三家比价

为什么做机械结构设计的,不喜欢三家比价

报价这个事,对于低买高卖的生意人来讲,是个很简单的事。因为自己的货,多少成本,他早就知道,一斤白菜进价1毛,运输2毛,那我只要卖出3毛以上,就一定赚钱,就是多赚少赚的问题。报价是个张嘴就来的过程。

但加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,甲方订单来了,要求来了,为了生产出这个产品,加工的,需要经过大量统计,计算,才能得出这个订单的成本价。

用了多少材料,有多大面积要线切割,多少个钣金弯要,有多少种孔需要我去换刀,孔数量有多少,要不要钳工手工操作,要不要焊接,会不会占用场地等等,这些都是要算材料成本、工人工时、设备磨损。9成9的情况,即便甲方把产品数据交给加工厂,加工厂也要花个几天时间,来计算具体的成本。

请注意,这几天计算,加工厂是需要投入人力,但并不能保证有收入的。假如我用了2天时间做了个详细报价,甲方找我订了100万的货,这种情况太理想了。遗憾的是,三方比价,其中两家一定是这么个结果:甲方找其它厂家生产,再或者,甲方就找我生产一件。这也是加工厂,对于研发型企业很不友好的道理,“给你做,也就一套两套,赚不着什么大钱,更大的2/3概率,我们的报价,只是你的炮灰,用来完成你三家比价的开发流程,如果我有空,我给你报价赚点小钱;如果我有明确收入的大单在手,我可没功夫去给你当炮灰”。

(虽然都知道,大单,都是从小单开始的)

说了半天,好像这些都是加工厂的困难,那为什么设计们,不喜欢三家比价?

工厂的计算,有很多情况,是需要设计们来说明的,设计给的图纸,很多时候也需要一定的口头说明,才能让工厂明确到底要怎么做才能符合甲方的需求。那么三家比价,就需要设计,跟三家分别说明图纸的设计意图。

做销售的很明白与客户的联络越紧密,就越有可能获得订单,联络得越紧密,建立的情感基础就越深厚,客户也就越不好意思驳你销售的面子。

一个设计,经历过很多外协的加工生产后,从生产结果,很容易分辨哪些是好厂,哪些是三两个人的作坊。

作为设计,设计的私心是,我们会保留那些高品质,低价格的厂商作为我们的资源,如前面所说我们会把一些品质很差价格不那么合理的厂商当做炮灰,仅仅是为了完成“三家比价”这么个死流程而已。那炮灰们,报价一次,你不给我单子,报价两次,你不给我钱赚,我还会跟你玩么?谁都别把别人当傻子。虽然把工厂当炮灰,这个过程绝非我们本意,但结果就是这样。每个三家比价流程,都要透支设计与其它两家的交情,不要以为加工厂有的是,这家不行,换下家,就做2000块钱研发样品,真拿到海南去做么?还得从你周边,或者熟悉的地区去找,总有你找着费劲的时候。

技术们这时候的甩锅方法很简单,扔给采购,“关我屁事,又不是我出钱,又不是我拍板。你要三家比价,你去找三家”,至于质量嘛……

三家比价,本意上,是给老板省钱,但只有需要花大钱的时候,才可以省大钱;花小钱的时候,三家比价从来不见得得到预期的效果:因为掩盖的,常常是很少的成本增量,换来极高的品质输出。

三家比价

发表评论

滚动至顶部